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台灣的東南亞研究,最初階段針對華文教育、文學所進行的華人研究,以及2000年左右開始對台商現象與婚姻移民生活的注意,上述研究大多為「外部觀點∕台灣觀點」,但一直也自我要求能進階到東南亞「在地」觀點的研究方向。台灣客家研究的集體特色之一,卻是在2000年後就開始擴大而進行有關東南亞的客家族群的經驗性社會科學在地研究,這不但領先了在地東南亞的客家會館文化檔案研究焦點,更超越中國的客家遷移歷史研究重心。此外,台灣的東南亞客家研究步調,也可說是比其他相關東南亞研究主題,更早走上「在地化」的途徑。自2016年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強調「以人為本」的區域鏈結,走向「在地」觀點以來,確實提供了外在激勵和號召的條件。客家研究可以在東南亞研究從外部到在地觀點的轉變中,更扮演著關鍵的領先角色,因為海外客家研究已累積相當的田調資料與成果,故可在此基礎上發展「客家」作為認識東南亞社會的方法。除了延續客家作為獨有特殊的方言群∕族群的研究,更可採取族群互動取向的研究,深化客家的差異性∕同質性、華人社群的差異性∕同質性、華人與其他族群的互動與社會存在等層次的研究,達到對於東南亞社會結構、國家政策的了解。本補助規劃計畫是開啟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的「自我提升之學術化社會運動」,結合計畫主持人過去(2003至今)發展與規劃東南亞和客家研究的領導經驗和建構豐富國際學術網絡的成功案例,以及中央客家學院教授們過去的研究基礎和現有的研究團隊(6人),期在三年中持續深化與發展現有與突破的研究議題,以提升團隊與個人國際影響力,並建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成為區域性∕國際性的東南亞研究∕族群研究的重要學術基地。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1/08/20 → 31/07/22 |
Keywords
- 客家研究,族群研究,東南亞研究,區域化,國際化,南向計畫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