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本計畫以台灣法文譯者胡品清(1921-2006)的翻譯小說為研究對象,一方面重新整理胡品清於1965-1985年間翻譯的法語小說,從莫里亞克(François Mauriac)的《寂寞的心靈》(Thérèse Desqueyroux)到莒哈絲(Marguerite Duras)的《情人》(L’Amant),評估這些翻譯成果的價值與影響;另一方面,我們也探討身兼譯者與創作者的胡品清如何擺渡、穿梭在不同的文化、語言與文類之間,實踐一種翻譯與創作並行的自我書寫。胡品清於1962年來台後獨居陽明山,任教中國文化學院,同時展開她的法文翻譯生涯。冷戰時期的台灣國際處境孤立,反共戒嚴的政治背景都左右了法文小說翻譯的路線與策略。胡品清幾乎是當時唯一在台灣從事法文翻譯的學者,也從而享有一種無拘束(disponibilité)、能自由調度的工作環境。雖然遠離塵囂,然而透過譯書,她展現對國外文壇動態敏銳的觀察與分析,為台灣學界譯介了豐富、創新的文學思潮。另一方面,作為詩人與散文家的胡品清,從未有過真正的小說創作,而翻譯了大宗的法國小說是否滿足她透過虛構幻想寫作的渴求?散文中的自述可以提供部分揣測。雖然文學翻譯畢竟不同於自我創造的恣意悠游,但是翻譯卻提供了一種透過他者,重組自我的機會,正如胡品清在文化斷裂的島嶼時空中,以翻譯重塑整體的想像,映現法國文學的面貌。翻譯變成了一種以揉雜、拾綴為策略的生存抵抗,既是從原文中提煉出的漂流物,也可以是隨處可紮根、延續生命的有機體。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1/08/18 → 31/10/19 |
Keywords
- 胡品清
- 法國文學史
- 文學翻譯
- 互文指涉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