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結直腸癌是台灣近年來最常見的癌症之一,然而,結直腸癌的治療策略主要以手術聯合化療或放療,此治療策略在結直腸癌的早期階段有效,但在結直腸癌的轉移或術後復發中效果較差。因此我們需要尋找有效的大腸癌化學療法。許多研究指出ROS可能透過引起細胞基因突變、氧化還原相關的訊息傳導和轉錄因子,進而參與結直腸癌的致癌過程。硒(Se)是一種必須不可缺少的元素,具有氧化還原活性的Se化合物對癌細胞的細胞毒性遠比對正常細胞強。在相關機制的研究中發現,隨著時間與劑量反應關係下,Se化合物會導致各種癌細胞增加細胞內ROS的產生,但Se化合物在治療多種癌症細胞中確切參與的機制仍未釐清,因此,我們認為很值得研究Se化合物是否可作為有效的大腸癌化學療法並釐清其精確的藥物分子靶標和機制。ROS可以調控免疫相關因子並參與不同階段的腫瘤發生過程,促進發炎因子可能會參與促進癌症的擴散和存活,進一步誘發轉移並削弱腫瘤細胞對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的反應。但同時,發炎因子也有可能促進免疫反應,增強抗癌免疫力。許多細胞激素(cytokine)參與腫瘤與發炎反應之間的互相作用,包括interleukin (IL)-1、IL-6、IL-8、IL-10等。我們初步的研究發現,在HepG2細胞中處理Se化合物24小時後會增加多種免疫相關基因的表現,其中IL-11表現量最多。同時,我們也證實Sec化合物處理大腸癌細胞後IL-11的蛋白質表現增加。因此本計畫目標將探討硒化合物調控大腸癌細胞產生IL-11的機制,以及IL-11在硒化合物引起大腸癌細胞死亡的角色。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1/08/21 → 31/07/22 |
Keywords
- 結直腸癌
- 藥物分子靶標
- 細胞激素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