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延伸生產者責任下的產品可回收率、產品耐久程度決策

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近年來,循環經濟的議題在國際間備受重視,我國政府也將循環經濟列為重要的施政目標之一,但我國在循環經濟上遇到的挑戰並不容易處理,尤其我國在過去僅著重在產品的事後處置,並未特別針對產品設計有嚴格規定,此一發展與歐盟有顯著落差。 歐盟目前相當重視循環經濟的發展,其立法執行循環經濟時,將延伸生產者責任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EPR) 列為其立法的架構核心。EPR 係由 Lindhqvist (1990) 提出,其認為廠商應該對完整的產品週期負責。事實上,產品設計初期廠商就能思考如何設計出該產品該用何種材質製成,即廠商可以思考如何制定最適的產品的可回收率之決策。另一方面,廠商也能思考如何去減少其產品在廢棄時會造成的汙染,即廠商可思考如何制定最適的對環境友善的研發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R&D) 決策。除此之外,產品的耐久程度在產品週期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可忽視,故在政府實施 EPR 後,廠商會如何改變其產品耐久程度的決策是值得探究的。 因此,本計畫擬在第一年中探究政府在實施 EPR 政策的情況下,會如何改變廠商的最適產品可回收率以及最適 ER&D 研發決策。在第二年計畫中,本計畫將探究政府實施 EPR 政策會如何改變耐久財廠商在最適產品耐久程度的決策。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1/08/1831/07/19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會員國於 2015 年同意 17 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SDG),以終結貧困、保護地球並確保全體的興盛繁榮。此專案有助於以下永續發展目標:

  • SDG 11 - 永續發展的城市與社群
  • SDG 12 - 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 SDG 17 - 為永續目標構建夥伴關係

Keywords

  • 循環經濟
  • 延伸企業責任
  • 產品可回收率
  • 環境研究發展
  • 產品耐久程度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