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台灣西南外海的變形前緣接續馬尼拉海溝的北端,是南海海盆的最北端,其東側是活動大陸邊緣,而西側是被動大陸邊緣。因此,此轉換帶在地質構造上介於東邊逆衝斷層與褶皺構造帶及西邊正斷層構造間,顯得特別複雜。事實上,其真正的空間位置一直沒有被仔細確定。因為變形前緣是活動大陸邊緣的西界,意味著最西界的前緣逆衝斷層可能的發生處,如同台灣陸上的車籠埔斷層在1999 年突然發生規模7.3 的地震,該前緣逆衝斷層也可能產生規模7 以上的地震,如此的地震會產生海嘯影響到台灣南部。另一方面,被動大陸邊緣因有產生正斷層及向東南滑動的海底山崩潛勢,而大規模山崩也會威脅到台灣南部的安全。即使如此,我們對此被動大陸邊緣的地質構造也不甚清楚。因此被動大陸邊緣位於南海的最北端,地質構造的特性與南海的初始張裂活動有關。在此三年的計畫,希望利用海洋地球物理的方法去了解從淺部水深地形的變化到深部地殼的地質構造,除了可以了解被動大陸邊緣與活動大陸邊緣的地質構造及其交互作用,進而可以評估此地體構造上可能造成的災害性地震及海嘯的可能性。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1/08/16 → 31/07/17 |
Keywords
- 馬尼拉海溝
- 變形前緣
- 被動大陸邊緣
- 海底山崩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