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朱子對《大學》「明德」的注解引發了當時及後代儒者許多的討論,究竟明德是指心或是指性而言?在朱子的有關文獻中都可以找出根據。當代牟宗三先生認為依朱子,明德是指性而言,對此他做了非常嚴謹明白的分疏,又對朱子的注文給出修訂。韓國朝鮮朝的儒者有所謂明德論爭,即對於明德究竟是心或是理(性)有針鋒相對的辯論,這一問題牽涉到華西學派與艮齋學派。筆者細探「明德注」與《大學或問》、《朱子語類》、《文集》的有關的文獻,認為明德是以心為主,而性理在心中呈現之意。明德不只是心或理(性),而是兩者關聯在一起,此說應該是朱子詮釋明德的原意。本計劃準備證成此一對明德的理解,並由此說明朱子在「明德注」中所說的「因其所發而遂明之」是表示理在心中隨時有其流露,故人對於道德之理是本有所知的。本著此對性理的本知或已知,就可以進一步而求真知,故朱子可以說「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而所謂「一旦豁然貫通」,便有理論上的根據,而非「異質的跳躍」。如此解釋,應可以對朱子的成德理論給出一個較為順當的說明。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1/08/18 → 31/07/19 |
Keywords
- 朱子
- 明德
- 朝鮮儒學
- 當代儒學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