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台灣社會已近進入少子化且高齡化的社會,為了降低政府老人照護的財政負擔,活化台灣銀行與保險公司龐大的存款與保費收入,政府於民國102年引入以房養老契約。依據衛生福利部調查資料顯示,以房養老契約在台灣的接受度高且潛在商機非常可觀,然而發展至今卻成效不彰,主要原因之一在於契約設計不符合貸款人與借款人的需求。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如何透過加入『無追索權』、『利息可延後支付』、『終生契約』以及『國家信用保證機制』的方式,增加雙方交易動機。本研究預計對改良後的以房養老契約提供嚴謹的評價模型架構,並使用適當的利率、死亡率與房價模型進行評價,並提供實際可行的參數校準模型。此外,目前文獻對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的研究,多屬於定價研究,然而金融機構與國家信用保證機制若承作以房養老契約,將面臨利率風險、房價風險、死亡率風險等,因此為了使台灣以房養老契約能夠永續推行,本研究將在所得的評價模型架構下,進一步探討金融機構與信用保證機制如何進行利率風險管理、房價風險管理、死亡率風險管理等議題。相信本研究的成果對台灣以房養老的發展有實務與學術上的貢獻。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1/08/19 → 31/07/20 |
Keywords
- 台灣以房養老契約設計與評價
- 利率模型
- 社會福利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