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本研究試圖探討賄選對於台灣地方選舉的有效性。準確地說,賄選是否能夠實質影響選舉結果? 在秘密投票制度之下,由於投票行為無法確實受到監督,因此賄選契約的有效性是否成立值得深究。然而賄選作為一犯罪行為,在實務上難以確實追蹤,因此為實證研究構成相當艱鉅的挑戰 (Hicken, Leider,Ravanilla, and Yang, 2015)。準此,本研究計畫利用司法判決書識別2002 至2014 年間縣市議員選舉賄選資料。使用此種資料的優點在於資料源自司法蒐證與審理,因而具有一定之可信度。然而,由於資料的建構仰賴司法偵查結果,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有樣本選擇偏誤。因此,本研究擬以二元Probit 模型修正資料。基於此修正資料,本計畫由兩個方向探討賄選的有效性。首先,本計劃將延伸 Cheng,Santos, and Wu (2015) 重新檢視選舉的競爭程度對於賄選頻率的影響。 其次,本計畫將以此資料估計賄選對於投票率的影響。其估計結果不僅可以用來間接推估賄選的有效性,同時也可據此釐清台灣縣市議員選舉中的賄選策略究竟是屬於Nichter (2008) 定義下的動員賄選 (Turnout Buying,針對意識型態相近但投票意願低的選民) 抑或是買票(Vote-Buying,針對意識型態對立且投票意願高的選民)。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1/08/17 → 30/11/18 |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