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大氣污染物之長程輸送及研究(第五期)-國際7-SEAS計畫參與子計畫:中南半島生質燃燒煙流及亞洲霧霾長程傳輸氣膠化學特性手動及自動觀測

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本計畫規劃未來一年在鹿林山(2,862 m,區域/跨國)大氣背景站觀測高山氣膠,觀測範疇為區域背景及各種事件(受中南半島生質燃燒和亞洲霧霾長程傳輸污染影響)時段PM2.5 氣膠物理化學成分濃度,並配合總計畫進行2017~2018年7-SEAS 國際合作後期觀測,包括:東南亞長期監測網建構與區域合作,東北亞(日本、韓國、台灣、香港)亞洲大陸污染物長程傳送區域觀測實驗研究,預計於2017 年10~11 月密集採樣期間在鹿林山和竹子山(1,103 m,大氣邊界層頂)和2018 年3~4 月以手動採樣及自動儀器觀測方式每天觀測分析氣膠化學成分。詳細PM2.5 手動觀測項目含括質量濃度、無機水溶性離子、碳成分、水可溶有機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似腐植質物質(humic like substance)、脫水醣類(anhydrosugars)、氣膠含水量,並結合鹿林山微量氣體、氣膠物理、氣象因子量測數據。這些觀測成果將可比較事件(生質燃燒、雲霧事件、亞洲大陸霧霾)和非事件(區域背景)時段高山氣膠特性差異,以評估亞洲大陸污染輸出。除了傳統的手動氣膠整體相(bulk phase)化學成分觀測外,計畫執行期間將結合過去自行組裝的在線式氣膠水溶性離子分析儀以及在線式氣膠含水量量測系統,綜合評估短時間氣膠含水量、乾粒徑分布、以及水溶性離子濃度間的關係,並分辨事件和非事件時段以及不同氣流軌跡來源影響下,高山氣膠時間動態特性變化。總結來說,本計畫將以全方位完整的監測數據探討東亞背景大氣、傳輸生質燃燒氣團、傳輸大陸霧霾、以及雲霧事件前、後期間氣膠特性變化。本年度觀測數據結合過去的發現,形成的長期大氣氣膠化學特性觀測數據,可提供模式模擬驗證,以進一步評估東亞地區氣膠—雲—輻射—氣候交互作用。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1/08/1731/07/18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會員國於 2015 年同意 17 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SDG),以終結貧困、保護地球並確保全體的興盛繁榮。此專案有助於以下永續發展目標:

  • SDG 7 - 經濟實惠的清潔能源
  • SDG 11 - 永續發展的城市與社群
  • SDG 17 - 為永續目標構建夥伴關係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