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科技部永續發展科學學門依據Future Earth國際科學計晝,規劃公告國内「永續發展整合研究」中程 發展之七項研究核心主軸,為回應核心主軸中之E項「海陸互動與海岸變遷」部分,本研究團隊提出 整合型「台灣海岸帶變遷與海陸交互作用研究-科學基礎與社會關聯」,用以釐清台灣海岸帶各項議題 及其與民生及經濟發展之互動關係,同時進行台灣海岸帶物理-生地化過程與生態系之運作研究,最後 依據所建構之知識體系及調查、觀測科學數據,進行海岸帶治理政策白皮書研擬,滿足民生社會發展 之需求。上述整合計晝亦為國際科學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 ICSU)下轄IGBP/IHDP之 「海陸互動與海岸變遷(Land-Ocean Interactions in the Coastal Zone, LOICZ)」以及「海洋生地化與生態 系統整合研究(Integrated Marine Biogeochemistry and Ecosystem Research, IMBER)所正式認可 (endorsement)的計晝。本計晝為上述整合型計晝之總計晝,目的為組織一個跨領域超學門的海岸研究架構,並建構其中互動 交流的機制,以推動台灣本土化整合型的海岸帶研究,以期在未來將可提供足夠的知識、暸解與預測 能力,讓海岸社區可以評估並預期未來的海岸帶變遷,並做出適當之因應措施。為達目的,總計晝工作項目有三:提供整合研究團隊行政支援;進行海岸帶現場觀測與調查、提供資 料;以及彙整各子計晝研究成果,撰寫海岸帶治理政策白皮書先期版。在行政支援與基礎調查方面:一、總計晝將提供下列行政支援:•建立並維護台灣海岸帶之資料庫,及其附屬網頁介面,供研究人員及公眾使用。•與國内相關重要研究單位及計晝橫向溝通,合作。•定期舉行内部研討會或工作坊以促進跨領域研究人員之溝通、互動及合作。•以團隊形式參與國際研究計晝,邀請國際相關政府或非政府組織人員,來訪討論與交流。二、總計晝並將執行下列基礎觀測、調查研究,以補充各子計晝所未能涵蓋的項目:•規劃研究船近海航次,並執行近海環境背景基線調查,特別是淡水河及高屏溪口及藻礁附近海域。 •於桃園臨海工作站執行海岸帶與藻礁周邊海域定點密集海氣象與海洋水質監測。•進行海岸帶海氣、濕地與紅樹林環境碳匯(藍碳)之觀測及評估。•進行桃園藻礁藻類與底棲生物生態調查。•河川氮肥組成、來源與輸送量之觀測,以提供給河口模式,並作為生態響應研究依據。整合性海岸帶研究剛剛開始推動,團隊尙未成熟,必須逐步建立各個研究單元,以達到永續海岸帶利用之整合性需求。在計晝啟動之後,可預期整合性必然會與日倶進,建立一較完整之研究團隊。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1/08/16 → 31/07/17 |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