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臺灣因位於板塊碰撞帶及人為超抽地下水,歷年來皆有不少地表變形,若能有效地大範圍偵測地表變形,可有助於減少災害的發生。合成孔徑雷達差分干涉技術(InSAR)常被利用來偵測公釐至公分等級的地表微變,在過去許多研究中皆證明它能觀測地表大範圍且精準的三維變動。歐洲太空總署提供的Sentinel-1衛星提供C波段合成孔徑雷達影像,並擁有大範圍覆蓋面積及短再訪週期的特性,可快速且有效地取得全臺地表變形圖。然而,臺灣位於電離層赤道異常地區,電離層中全電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的多寡會影響到干涉圖中的相位,進而影響到後續的變形分析。因此,透過Sentinel-1衛星影像,配合全球性、區域性TEC地圖以及頻譜拆解法(split-spectrum)的電離層資料進行修正,可針對全臺進行大範圍的地表變形作進一步、長時間序列的監測。本整合計畫擬提升InSAR對地觀測的精度,透過不同修正量的精度提升,對於相位上的誤差進行改正,以獲得較佳的視衛星方向(line-of-sight, LOS)精度,並整合不同的地面觀測,產製地真資料的參考變形,最後整合雷達與地表觀測,探討視衛星至垂直向的反投影流程,以獲得最終的時序垂直地表變形。因此本整合計畫可分為三項子計畫:(1)提升雷達衛星對地觀測精度,(2)整合地表時空間觀測資料,(3)結合雷達干涉與地面資料,透過變形觀測>電離層改正>地表驗證>變形誤差估計>電離層影響評估>逆推電離層>改善變形觀測等循環式迭代流程,提升地表變形觀測與電離層模式兩者之精度,將有益於各種測地方法。本計畫最終除改善不同波長雷達衛星之觀測精度外,也將整合福衛七號掩星事件所測得電子密度剖面,在轉換至垂直總電子含量後,與GNSS觀測及Sentinel-1反演之電離層橫向整合,提升電離層地圖精度。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1/08/20 → 31/07/21 |
Keywords
- 合成孔徑雷達差分干涉
- 電離層
- 全電子含量
- 地表變形
- 福衛七號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