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隨著衛星觀測技術與解析度的進步,併隨新降雨反演方法的開發,衛星降雨資料越來越具多元及應用潛力,有系統地校驗個種多元衛星降雨資料能更瞭解資料的特性與精度,也能拓廣其應用,例如用於熱帶降雨潛勢的雨量疊加及系集,以估算颱風降雨潛勢。由於傳統熱帶降雨潛勢模式基於過度簡化假設,易導致可觀誤差及限制其實用性,特別是如台灣此類地形高聳地區,颱風降雨強烈受到地形影響,更為細緻的基礎假設對改進潛勢模式是必需的。Liu et al. (2012)主要將地形效應及颱風雨帶旋轉等效應納入假設,大幅提昇模式合理性,所得颱風降雨分佈也更貼真實降雨。隨著衛星觀測資料的多元化,又進一步提供改良式熱帶降雨潛勢模式更多驗證機會及再改進可能,此亦即本兩年期計畫目的,主要工作重點在於校驗及改進衛星微波降雨反演方法,以資料融合出發,建立時間解析度更高且更適用於台灣及周遭地區的多衛星颱風降雨系集預報,以增進改良式熱帶降雨潛勢模式的精度及實用性。 第一年計畫的工作項目主要於多元衛星微波影像的降雨校驗,探討比較數種常用微波降雨反演機制理論及演算法,其中主要涉入降雨放射/散射機制、空間解析力及客觀分析內差方法影響、不同颱風類型、及颱風雨帶內/外圈等降雨型態差異,與選用不同反演法的優劣分析,以找出不同觀測資料對應的較佳/最佳反演法,據而進一步建立多元衛星熱帶降雨潛勢系集模式;第二年工作著重量化改進多元衛星資料空間及時間融合的最佳權重組合選擇。另外,颱風隨時間前置的降雨變化率及路徑偏移變化,特別是地形效應重分配因子的調整及改進,將是系集模式導入改良式熱帶降雨潛勢模式過程中另一探討重點。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1/08/18 → 31/07/19 |
Keywords
- 衛星遙測
- 颱風
- 降雨校驗
- 熱帶降雨潛勢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