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物流系統之回收流程優化、產品處置、訂價及機制設計(3/3)

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永續發展不只是企業社會責任的議題,更是營運策略的核心議題,企業必需正視永續性,才能釐清和管理營運活動中,需要權衡取捨並且協調相互衝突的商業利益與環境決策。在產品使用後之回收、處理、再利用、再銷售之逆物流等各項活動中,也要面對不同環保政策規範與市場交易機制下,同時考慮平衡營運成本與環境成本的問題,這是企業新挑戰、也提供新商機。近20 年間,永續供應鏈管理的數量模型研究以24.5%的年複合成長,刊載於主要的OR/OM 學術期刊,這個迫切的環保議題也是學術研究上值得開發的新領域。本計畫提案書所提的回收流程優化(process optimization)及處置(disposition)牽涉到投資(例如更換製程及機器設備、採用新技術等)與產出效益(可回收再利用及再銷售之產品的類別與價值)的關係,本計畫將以個案研究及學理模型建構嘗試回答以下假說:永續回收處理方式最初雖必須投資在較昂貴的原料、生產方法、機器設備上,但最終能節省更多處理成本、產出更多回收及再利用價值以及減少環境負擔。本計畫將建構在現有研究的經驗與成果上,持續深化以下三年期之研究構想,茲分述如下:第一年將以車用鉛蓄電池、輪胎及農業資材等三種產業之回收與再利用為範例,進行個案研究及改善構想,將個案公司內部的回收處理程序及營運活動逐一列出,找出哪些流程活動有經濟及環境的問題,評估幾種可能的改善做法、行動方案與以及思考在不同的績效(例如投資與處理成本、再利用價值、環境成本等)間做出取捨。第二年將延伸這些個案研究成果,處理這些產業的逆向供應鏈的流程最佳化與產品處置之議題,參考現有文獻之模式加以延伸及應用,例如在輪胎之回收處理及再利用的循環當中,牽涉到眾多步驟的流程優化、製程選擇、投資及產出之間的取捨與決策,本研究將致力提升整個回收處理系統效率、產出價值及環境效益,而不是單一製程、單一目標的優化。本研究計畫的第三年將處理訂價決策及協調機制,例如營收分享、以舊品退還、折現換新品的Trade-ins等機制,並嘗試將研究方法與解析結果應用在個案公司的回收再利用議題,以達到經濟效益與環境成本最優化與柏拉圖改善的潛在利益。本計畫之研究貢獻包含在逆物流之回收再利用領域從事具實務價值的個案研究、創新性的模型建構、學理探討及深度分析,並推導具管理意涵的命題,這些命題將有助於國內企業理解對此一逆物流系統全域最佳化的潛在效益。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1/08/2031/07/22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會員國於 2015 年同意 17 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SDG),以終結貧困、保護地球並確保全體的興盛繁榮。此專案有助於以下永續發展目標:

  • SDG 8 - 體面的工作和經濟增長
  • SDG 11 - 永續發展的城市與社群
  • SDG 12 - 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Keywords

  • 個案研究
  • 逆向物流
  • 機制設計
  • 流程優化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