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及鄰近地區地體動力學研究(II)-子計畫:探討板塊耦合程度與大地震間的關係

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地震長久以來是自然災害中的主角之一,大地震的發生對於人類生命財產所造成的損失更是不計其數。全球的大地震大多發生在隱沒帶,而隱沒帶大地震的發生有時會引發海嘯發生造成更大的天然災害,諸如智利(1960 年)、阿拉斯加(1964 年)、蘇門答臘(2004)及日本福島(2011)等。105 年度計畫中我們利用計算地幔岩石圈浮力的方式來評估琉球隱沒帶南段及馬尼拉隱沒帶北段板塊耦合的程度,結果顯示板塊耦合的強度在琉球隱沒帶南段是強的,而在馬尼拉隱沒帶北段是弱的。從能量累積與釋放的角度來看,在隱沒帶假若兩個版塊相互推擠愈激烈,則地震發生次數會較多,且較有機會產生大地震。板塊耦合程度的差異可以解釋琉球隱沒帶南段及馬尼拉隱沒帶北段地震特性的差異。Nankai 及Sumatra-Java 隱沒帶同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過去也都有規模8 以上的地震發生。因此本計畫延續105 年度計畫,利用計算地幔岩石圈浮力的方式評估這2 個隱沒帶版塊耦合的狀態,進一步了解板塊耦合與大地震之間的關係。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1/08/1731/07/18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會員國於 2015 年同意 17 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SDG),以終結貧困、保護地球並確保全體的興盛繁榮。此專案有助於以下永續發展目標:

  • SDG 11 - 永續發展的城市與社群
  • SDG 17 - 為永續目標構建夥伴關係

Keywords

  • 地震
  • 板塊耦合
  • Nankai 隱沒帶
  • Sumatra-Java 隱沒帶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