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岸帶變遷與海陸交互作用研究-科學基礎與社會關連-近海混合與擴散觀測分析與台灣西部海岸帶定點長期監測

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本計畫針對台灣海岸帶海陸交互作用過程進行觀測研究,研究目的有二:第一、為觀測及探討近岸海洋混合與擴散過程及其演變,研發、研製、測試適用之觀測與遙測儀器系統;第二、進行台灣西部海岸帶定點、長期的環境監測,累積環境背景基線資料,探討海岸環境變遷趨勢。在觀測儀器系統研發方面:本計畫發展微型化漂流浮球群,建立分析理論,並於近岸海域進行觀測。此微型化漂流浮球可以同時大量佈放,以Lagrangian 方式觀測表面流場及水溫、海水酸鹼值等的時空變化,分析敏感海域在不同層化強度、潮時與海況下陸源物質的混合擴散行為。在遙測工具上,本計畫利用岸基同調性都普勒微波雷達觀測高解析精度的海表流場變化,利用時空資料覆蓋較為完整的數據,探討溫排水周邊或河口的流場特徵。在長期定點觀測方面:本計畫建立、維持台灣西部海岸帶定點、長期的環境監測運作,累積海洋氣象、水文參數以及海氣通量等長時間序列資料,分析各要素之間的交互影響,探討海岸環境變遷趨勢。海岸監測站位於桃園觀新藻礁南側,佔地1410 平方公尺,自2010 年底開始運作,連續提供40 公尺風剖面、海岸帶海氣與陸氣二氧化碳通量、水質參數逐時資料(溶氧、葉綠素、pH 值、濁度、水溫與鹽度)以及波浪、海流與沈積物(泥沙濃度)的沿岸輸送、海洋垃圾、海岸微塑料等方面的觀測資料。觀測成果開放國內所有專題研究計畫使用。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1/08/1731/07/18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會員國於 2015 年同意 17 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SDG),以終結貧困、保護地球並確保全體的興盛繁榮。此專案有助於以下永續發展目標:

  • SDG 12 - 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 SDG 14 - 水下生命
  • SDG 17 - 為永續目標構建夥伴關係

Keywords

  • 海岸環境長期背景基線
  • 微型化漂流浮球
  • 同調性微波雷達
  • 近岸混合與擴散過程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