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岸帶變遷與海陸交互作用研究:科學基礎與社會關連-近海混合與擴散觀測分析與台灣西部海岸帶定點長期監測

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本研究針對台灣西部海岸環境進行長期背景監測以及相關海岸環境水動力監測技術與分析方法研發。計畫針對西北海岸之桃園藻礁周邊海岸,建置定點海岸監測實驗站,作為觀測據點與研究與新開發技術測試平台,在長期環境背景監測方面:自2010年起迄今已經累積多年海岸帶海氣二氧化碳通量觀測資料、近岸海水水質時間序列資料。今年度除了將持續進行海域環境背景參數監測,同時將進行新的觀測、演算法技術研發與現場測試。新的觀測技術包括兩者:第一為內陸棚海域的混合、擴散與輸送觀測技術;第二為高頻陣列雷達對於台灣海峽風場、波浪場與流場的遙測技術。前者,其目標在於理解和掌握陸源污染物在近岸水體,尤其是內陸棚範圍內的混合與擴散過程。本計畫以自主研製之海表漂流浮球陣列為觀測工具,以Lagrangian方式對藻礁周邊之內陸棚海域的流場進行觀測,實現對近岸污染物擴散與混合特性參數定量評估,主要討論水平延散特性受紊流與層化效應之影響。高頻陣列雷達方面:本計畫今年度將於桃園新屋海岸監測站建置美國夏威夷大學研發的32支天線高頻陣列雷達系統,並進行波浪場的解算方法研究。解算方法將使用Barrick(1972) 與Gill et. al. (2006)的二階峰理論,分析雷達回波都卜勒-距離譜,解算波高、週期、波向與方向分佈參數,探討其於台灣海峽北段的時空演變。本研究今年度首先將透過數值模擬方式驗證解算方法的正確性,明年度進一步應用在季波波浪觀測數據的分析,實現台灣海峽100公里範圍內海域高時空解析度波浪場的長期監測。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1/08/1831/07/19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會員國於 2015 年同意 17 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SDG),以終結貧困、保護地球並確保全體的興盛繁榮。此專案有助於以下永續發展目標:

  • SDG 6 - 清潔用水和衛生
  • SDG 14 - 水下生命
  • SDG 17 - 為永續目標構建夥伴關係

Keywords

  • 桃園藻礁
  • 近岸混合與擴散
  • 海表漂流浮球陣列
  • 高頻陣列雷達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