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雷達衛星InSAR技術於河道侵淤高程變化測量

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在崩塌災害的防治工作上,使用遙測資料,如衛星影像、航空照片等,對於快速擷取災害情資有極大的助益。且不同於光學影像,合成孔徑雷達影像可適用在多雲霧的氣候條件下,更突顯了雷達遙測資料的應用價值。台灣山區崩塌、土石流以及河岸侵蝕等造成之輸砂往往成為集水區管理之重大問題,山區野溪因不易到達且河道土砂變化快,本計畫提出一基於雷達衛星影像之方法,產製不同時期之數值地形資料,能即時、快速進行河川裸露面侵淤之監測。本研究於110年期創新研究計畫「應用雷達衛星影像進行河道裸露面侵淤監測之可行性研究」中,主要為透過影像資料品質篩選的方法建立較為可靠的高程測量結果,結果則有可選擇應用之影像對較少,時間解析度受限的問題,且高程量測成果則建議較適用於有明顯變動的侵淤變化事件(大於10公尺),如強降雨導致之土石流事件。為增進雷達資料的應用價值,本計畫則將基於前期計畫之成果,針對導致InSAR高程測量之誤差來源進行分析,使用不同波長之雷達資料,包含X band的TerraSAR-X/TenDEM-X、C band的Sentinel-1以及L-band的ALOS-2/PALSAR-2,且引入機器學習技術嘗試縮小觀測誤差,以提升高程量測之精度,提高河川高程變化測量之精度。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18/01/2231/12/22

Keywords

  • 河道侵淤監測
  • 合成孔徑雷達
  • 高程測量
  • InSAR
  • 機器學習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