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傳統研發新藥的臨床試驗分別執行第一期及第二期試驗,檢定藥品的毒性及短期藥效。其中第一期試驗是在劑量相關毒性之下決定藥品的最大耐受劑量;第二期試驗的病人則接受此一最大耐受劑量,然後檢定期短期藥效。一般而言,允許藥品產生毒性反應的機率低於1/3,而產生藥效反應的機率高於某一門檻值則是合格藥效。本計畫擬在二年的期間內針對出現毒性及藥效反應的二元資料,研究在具有劑量毒性曲線及劑量效益曲線模式的先驗訊息之下,如何根據允許藥品毒性的後驗機率及合格藥效的後驗機率進行貝氏檢定,藉以建立調整型的合併前二期的二階段臨床試驗。第一階段將循序的觀測資料,計算允許藥品毒性的後驗機率,並且據以升降藥品劑量。第二階段則進行批次試驗,以計算允許藥品毒性及合格藥效的後驗機率,以便同時監控藥品的安全性及檢定藥效。本計畫第一年針對第二階段持續觀察第一階段受試者的毒性反應進行研究;第二年則針對二階段試驗受試病人同時具有毒性與藥效反應資料進行研究。所以本計畫所提出的合併前二期的調整型臨床試驗適用於藥品具有延遲毒性的情形,且能在試驗人數較少之下,於較短時間內做出藥品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結論。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1/08/17 → 31/07/18 |
Keywords
- 調整型臨床試驗
- 劑量毒性曲線
- 劑量藥效曲線
- 允許藥品毒性的後驗機率
- 合格藥效的後驗機率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