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碳稅與碳權購買成本之多期生產決策模式(2/2)

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國際間近年來相當重視環境保護的問題,而聯合國亦相繼訂立相關法規來約束國際溫室氣體排放量,由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到2015年的巴黎協議,無非是希望我們生存的環境不要繼續惡化。然而,雖然全球各國已為巴黎協定做出承諾,但溫室氣體在全球大氣中的濃度升高並沒有減緩跡象,2018年反創歷史新高,其中,2018年二氧化碳在全球大氣中的濃度升高幅度高出過去十年的年平均增幅。因此,英國牛津辭典亦將「氣候緊急狀況」(Climate Emergency) 列為2019年的年度代表詞。解決氣候緊急狀況的方法很多,碳稅制度與碳權交易制度係減少排碳量的兩種方法,碳稅制度係由國家制訂而依企業排碳量來徵稅,而國家在整體減碳目標下,將透過機制而分配給個別企業的碳排上限,努力減排的企業可以將未用盡的碳排量出售給碳排不足的企業,而形成碳權交易市場。本研究假設國家遵循國際公約,在國家整體長期減碳目標下,逐年降低國家總碳排量,因而也將使分配給個別企業的碳排量上限,也將逐年降低。所以,企業的生產決策亦應在多期的情況下來決定各期間的產品產銷量,以達成企業最佳利潤目標與環保減排目標。有鑑於此,本研究計畫擬以三年期研究計畫探討考慮碳稅與碳權購買成本之多期生產決策模式:(1)第一年建立考慮碳稅與碳權購買成本之多期生產決策模式,而在假設碳權購買成本為固定常數的情況下,探討不同碳稅制度對於企業各期生產決策與總利潤的影響,並進行相關的敏感性分析;(2)第二年建立考慮碳稅與碳權購買成本之多期生產決策模式,而探討不同碳權購買成本函數對於企業各期生產決策與總利潤的影響,並進行相關的敏感性分析;(3) 第三年延續前兩年考慮碳稅與碳權購買成本之多期生產決策模式,增加考慮環境品質成本,而探討逐期改善環境品質成本對於企業各期生產決策與總利潤的影響,其中,包括增加減排投資 (如使用再生能源或低碳能源、低碳製程技術、碳補獲與封存、或碳回收)而增加或減少各式環境品質成本的情況下,對於企業各期生產決策與總利潤的影響。在這三年期的計畫中,均以作業成本制(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來建立企業作業成本模式,且以數學規劃模式(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odel)來建立相關的ABC生產決策模式。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1/08/2131/01/23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會員國於 2015 年同意 17 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SDG),以終結貧困、保護地球並確保全體的興盛繁榮。此專案有助於以下永續發展目標:

  • SDG 12 - 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 SDG 13 - 氣候行動
  • SDG 17 - 為永續目標構建夥伴關係

Keywords

  • 氣候緊急狀況
  • 碳稅制度
  • 碳權購買成本
  • 生產決策模式
  • 數學規劃模式
  • 作業成本制(ABC)
  • 減排投資
  • 再生能源
  • 低碳製程技術
  • 碳補獲與封存
  • 碳回收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