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光電化學直接在矽基板上合成奈米晶之研究

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本研究團隊自2009 年起進行多孔矽電化學蝕刻研究時,在2014 年意外發現在P 型矽晶圓上施以He–Ne 雷射 (波長:633nm) 照射,雷射光照區域有蝕刻抑制現象,而使多孔矽的蝕刻速率大幅降低(1/1000),形成多孔矽。不但如此,於光致發光(photoluminescence, PL)測試項目,也發現PL 異常增大。2016 年本研究團隊發現紅外光雷射以自由載體效應來抑制蝕刻。本研究計劃擬更進一步選用紅外波長1310-1650 nm 雷射照射,且降低溫度至冰點0°C,探討以自由載體效應及低溫效應雙重抑制蝕刻方式形成次奈米晶(~ 0.5 nm)的可行性。不但產生面積細窄的奈米晶(自由載體效應驅動),也在深度上更近一步達到奈米級,預期有突破性的發現,例如在光致發光實測中能以UV 激發出藍光,做為研發矽基藍光雷射元件的基礎。本研究不但作參數分析其活化能,推導出蝕刻速率與光鈍化活化能之間的關係式,更佐以研究相關文獻,期待藉由抑制機制提出多孔矽均勻分佈態形成之模型,解釋電化學蝕刻如何使矽晶表面形成均分型態之深井狀結構(迄今尚未有人提出公認被接受的解釋)。在研究中,除取得降低溫度參數對於蝕刻的抑制作用的實驗結果,製作奈米等級厚度(<100 nm) 多孔矽層形成的輪廓與尺度參數,如此除了有學理上的研究之外,還有實際的工業應用:透過雷射功率、蝕刻速率的控制發展可取代在微機電技術部份元件製作中,顯影製程的塗佈光阻與移除光阻的步驟。這技術縮短製程時間與降低成本,實現 3D 驅動元件的製作,對機電製作技術產生一些革命性的突破。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1/08/1731/07/18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會員國於 2015 年同意 17 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SDG),以終結貧困、保護地球並確保全體的興盛繁榮。此專案有助於以下永續發展目標:

  • SDG 5 - 性別平等
  • SDG 16 - 和平、公正和健全的機構
  • SDG 17 - 為永續目標構建夥伴關係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