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級國家核心科技研究計畫】台灣及鄰近地區地體動力學研究(Ⅴ)-總計畫及子計畫:台灣鄰近板塊聚合帶構造研究

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兩個板塊間交接區有不同聚合型態的轉換會有複雜的地體構造,而台灣本島的位置正好處在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的交接處。在台灣東北邊有菲律賓海板塊沿著琉球海溝向北隱沒,而在台灣南邊有歐亞板塊沿著馬尼拉海溝向東隱沒,兩大隱沒帶在台灣東北部及南部分別有板塊隱沒與碰撞間聚合帶轉換型態的複雜地體構造,因為此複雜的板塊聚合型態轉換,造成頻繁的地震。因為台灣東北部及南部都是鄰近活躍的板塊隱沒與碰撞的轉換,因此是研究板塊碰撞/隱沒如何交互作用的極佳天然環境。東北部聚合轉換帶的區間大致位於花蓮到與那國島之間,而南部的位置大致介於馬尼拉海溝與台南外海變形前緣一帶。此三年計畫預計藉著長支距震測、高解析火花放電震測、底拖精密聲納、精細海底地形、磁力、重力和海底地震資料收集和分析,來瞭解與比較這兩個板塊轉換帶的複雜地震地體構造,同時可了解板塊從隱沒到碰撞的地殼變形的行為,和可能造成的地震相關災害。因為近代台灣各種海洋地球物理技術的進步和資料品質及分析能力的提升,我們預期可以更清楚了解從淺部海底地形的變化到深部地殼的地質構造,從而清楚地解析台灣附近板塊隱沒與碰撞間聚合帶的地質構造及其交互作用,且可更有效評估此間地體構造活動可能造成的地震災害及海嘯風險。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1/08/2231/07/23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會員國於 2015 年同意 17 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SDG),以終結貧困、保護地球並確保全體的興盛繁榮。此專案有助於以下永續發展目標:

  • SDG 3 - 良好的健康和福祉
  • SDG 11 - 永續發展的城市與社群
  • SDG 17 - 為永續目標構建夥伴關係

Keywords

  • 聚合帶
  • 過渡帶
  • 隱沒
  • 碰撞
  • 地震
  • 海嘯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