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臺灣島西南部地區地殼縮短率高達每年4 公分,約為臺灣造山帶的地殼縮短率每年8 公分的一半,堪稱目前臺灣島最為活躍的造山區帶,含括台南市及高雄市,兩大直轄市,人口總數近達五百萬。然而,本區存在著許多具地震災害潛能之活動構造,地質特性及地震災害潛能的評估,實為當務之急。當前對本區地殼變形機制的爭議,可簡化為兩大類,亦即斷層作用及泥貫入作用;此外,數條活動斷層跡的位置及特性尚未明瞭。本研究將利用高精度的空載光達數值地形資料及無人飛行載具空拍進行地形分析,加以地表地質調查、鑽井岩心組構分析、河階地定年,及干涉合成孔徑雷達的地表變形資料,研判斷層位置、延伸範圍及活動性。再透過彈性或黏彈性理論的邊界元素模型,分析本區的地殼變形機制。預計投注至少三年的時間完成,首要標的將以旗山斷層、小崗山斷層暨大崗山背斜及六甲斷層暨牛山背斜。本研究所得之成果,預期將有助於釐清本區地殼變形機制的爭議,活動斷層地質敏區的劃定及斷層活動潛勢分析。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1/08/17 → 31/12/18 |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