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地震型海嘯之分析與模擬(III)

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2018年底,印尼連續發生兩次海嘯事件。第一次為9月28日之2018 Sulawesi earthquake and tsunami (SET)。另一次為12月22日2018 Sunda Strait tsunami (SST)。這兩次海嘯有一共同之特色:皆不是傳統的地震型海嘯。SET 的特點在於該事件中有規模7.5之走向滑移的地震發生,然而僅由如此規模之地震,並無法引起該事件中7公尺或更高之海嘯。SST則是完全沒有地震的警訊,海嘯突然在當地晚間約9:27抵達。這兩次海嘯事件之發生原因,目前尚未得知,可能是海底山崩,也可能是額外的海床變動。要深入了解這類型的海嘯,找出海嘯源所在位置為第一步。本年度之研究將接續前兩年之成果,將發展完成之海嘯影響強度分析法(IIA)與海嘯到時分析法(TATA),應用於分析SET之海嘯源。並使用去年發展並發表之非連續雙黏性流模式,進行三維Slump型之海嘯。台灣歷史上之1867基隆海嘯與1781高屏海嘯皆有學者指出可能為非地震型海嘯。本研究希望透過對於海嘯源深入之了解,以掌握潛在之非地震型海嘯之災害。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1/08/2131/01/23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會員國於 2015 年同意 17 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SDG),以終結貧困、保護地球並確保全體的興盛繁榮。此專案有助於以下永續發展目標:

  • SDG 14 - 水下生命
  • SDG 17 - 為永續目標構建夥伴關係

Keywords

  • 非地震型海嘯
  • 山崩型海嘯
  • 火山型海嘯
  • 流變模式
  • COMCOT海嘯模式
  • 帕魯
  • 印尼海嘯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