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性製程之生產決策--納入碳風險、碳關稅與循環經濟之因素(1/2)

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2021年7月歐盟發布「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Mechanism, CBAM)草案」對全球的高碳排放產業投下震撼彈,其將對全球進口至歐盟之特定列管產品徵收碳排放費用,其中列管產品包含鋼鐵、不銹鋼與鋁等金屬製品以及水泥等高碳排量製品。由於CBAM的推動,目前碳關稅的價格與CBAM憑證連動,所以碳關稅的價格十分浮動。再者,國家間的碳政策不一,使企業面臨高度的碳風險,因此企業制訂了內部碳訂價的規劃方法,以避免碳關稅與國家政策的不同而造成企業營運的風險,以及資源分配不均或企業實際利潤與預期背離,而事先透過內部碳訂價來避免上述狀況發生。有鑑於1997年簽訂的<<京都議定書>>,其與會國共同制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且建立了彈性減量機制,此機制即為「碳權交易」,而透過碳權交易來達成總體溫室氣體的減量目標。此外,在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定>>之長期減碳目標下,將逐年降低國家總碳排量,因而分配給個別企業的碳排量配額,亦將逐年降低。為了因應碳排量配額將逐年降低的情況,除了減產或生產設備升級的解決辦法外,「循環經濟」亦是有效減碳的好方法,其不僅是企業內部的資源再利用,更是產業間資源共享、互利共生的良策。所以,企業的生產決策亦應在考慮內部碳訂價、CBAM、循環經濟的情況下,來決定產品產銷量以及資源配置,以達成企業的利潤最大化目標,並同時達成循環經濟、資源有效利用的目標。有鑑於此,本研究(1)第一年針對高耗能、高碳排的連續性製程,而建立考慮內部碳訂價與碳權交易,且碳權交易成本為固定常數的生產決策模式,而探討碳風險對企業生產決策的影響;(2)第二年建立在碳關稅制度實行下,高碳排之連續性製程產業的成本效益模式,並且加入CBAM憑證的交易模式,以深入探討碳權交易成本為變數下的生產決策;(3)第三年針對連續性生產製程建立生產決策模式,以探討循環經濟對企業本身的成本效益,並在產業間循環經濟之互利共生的模式下,進行生產決策分析,並探討綠色品質成本對企業資源配置的影響。在這三年期的計畫中,均以作業成本制(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來建立企業作業成本模式,且以數學規劃模式(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odel)來建立相關的ABC生產決策模式。此外,也考慮延伸到多期的情況。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1/08/2230/04/24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會員國於 2015 年同意 17 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SDG),以終結貧困、保護地球並確保全體的興盛繁榮。此專案有助於以下永續發展目標:

  • SDG 12 - 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 SDG 13 - 氣候行動
  • SDG 17 - 為永續目標構建夥伴關係

Keywords

  • 碳關稅、碳稅制度、內部碳訂價、生產決策模式、數學規劃模式、作業成本制 (ABC)、循環經濟、CBAM草案、綠色品質成本、碳權交易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