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本計晝參考Glomm與Ravikumar (1992)和Chen (2010),設計一個無限期、 間斷型的疊代模型,藉以探討影子教育(shadow education:泛指正規課堂外的學習活 動,涵蓋課業輔導、家教、補習等)、生育率與社會分層間的關係。然而,本計晝模 型與Glomm與Ravikumar (1992)不同的是將生育率納入考量;與Chen (2010)的差異 則可以下列三點說明:(i)本模型考慮天生異質的個體以探究家庭背景的影響力(在 Chen (2010)中,同質的個體經由人力資本的投資成為高技術勞工或低技術勞工);(ii) 與Chen (2010)所有決策都在成年期決定相異,本模型讓個體在幼年期決定學習的努 力程度,在成年期決定生育率、消費與下一代的教育品質,此設定用以反應個人的 人力資本產出同時受到個體行為與父母的決策所影響;(iii) Chen (2010)中成年人對 自己的人力資本進行投資,本模型參照Glomm與Ravikumar (1992)的設定,讓父母 透過稅與贈與影響下一代的教育品質。 影子教育、生育率、社會分層透過下述機制交互影響。首先,不論以補正教育 (remedial)或是加強教育(enrichment)的觀點來看,影子教育都扮演提升人力資本的功 能。然而,人力資本的提升伴隨父母支付的金錢成本與小孩付出的努力。其次,將 生育率納入模型以探討父母的決策是否符合質與量的抵換關係。最後,本模型運用 天生異質的個體,研究社會分層與所得不均在長期是否會改善或惡化。 總結來說,本計晝有兩個主要目的:第一,建構理論模型探究影子教育、生育 率與社會分層的關係;第二,透過比較靜態與動態分析探討政策參數變動的長短期 政策意涵。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1/08/15 → 31/10/16 |
Keywords
- 生育率
- 社會分層
- 景多子教育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