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三條崙沙洲在未來若干年內將抵達演變終點,在其演化最終階段,其變遷對於雲林海岸之各項海岸災害、經濟活動等扮演重要角色。三條崙沙洲東側涵蓋數個漁港與泊地,皆有嚴重航道淤積問題,此現象便起因於沙洲向岸聚攏,而沙洲圍繞台西海岸所形成的潟湖,是牡蠣養殖的重要海域,也是三條崙海岸帶最重要的經濟活動,109年度雲林地區牡蠣的產值達14億台幣,全台有80%的牡蠣產自這個海域,而根據漁業署統計近年牡蠣產值快速減少,可能與該潟湖面積逐年縮小有關,使可供牡蠣養殖面積不斷縮小;水深變淺也可能改變潟湖水體交換特性,從而減少牡蠣苗著床機會;高密度養殖的牡蠣,其密集的蚵架會大大降低潟湖內的水動力,加速懸浮固體的沉積,更加速三條崙沙洲與陸地之間潟湖的來自濁水溪的淤積。牡蠣養殖場與港口於過去的幾年中面臨地貌改變的問題,影響了當地為數可觀之養殖漁戶的從業規劃與經濟生產活動。面對此趨勢,可能的利害關係人不只是牡蠣養殖戶,還包括沿岸居民、海岸主管政府部門、海岸開發利用者等,因此期望透過此研究瞭解雲林海域牡蠣養殖產業可能的衝擊。本研究透過對三條崙沙洲進行先進的監測調查與數值模擬,釐清氣候變遷、極端事件、人為開發等在海岸變遷的扮演角色,再據此掌握該沙洲過去變遷趨勢與現況,進一步預測未來變遷速度與影響。研究分為兩部份,其一為「移動式岸基微波雷達應用於量測潮間帶地形與岸線之技術」,利用X-band微波雷達進行觀測,可供海岸地形變遷之長期監測及地形變遷成因分析之用,期望探討受氣候變遷影響,長期侵蝕和堆積作用與短期脈衝式事件下,三條崙沙洲變遷情形與機制。第二部份為「數值模式模擬結果與實際演變情況比對與分析」,將利用各商用模式對過去其他案例進行重新評估,比較模擬結果與實際情況的差異,討論各模式既有事件情境對於實際演變結果之契合度,分析並比對模式之間的差異與長短處。最後將以雲林海域特性與各模式適用程度進行數值試驗,釐清事件對於該海域之影響範圍以及程度,供海岸管理策略參考依據。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1/08/21 → 31/07/22 |
Keywords
- 三條崙沙洲
- 沙洲與潟湖變遷
- 牡蠣養殖
- 微波雷達
- 岸線量測
- 數值模式
- 海岸管理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