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鉛低溫銲料添加木質纖維素之性質與應用性探討計畫

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電子元件通常利用迴焊方式將銲料與工作晶片進行接合,溫度區間約落於200至260°C。然而,隨著功率元件上電晶體密度劇烈提升,所需之輸入/輸出埠(Input/Output port)也隨之激增,因此其細小接點對於構裝製程中之溫度變化極其敏感。溫度生成之熱預算(Thermal Budget)導致晶片與接點間因熱膨脹係數不匹配產生翹曲(Warpage)現象,進而導致銲點斷裂與短路之可靠度問題。為此,降低製程溫度是最重要且最有效之方法。低溫焊接製程(Low Temperature Soldering, LTS)可直接降低熱預算,溫度約在140至160°C之間。為此需挑選出適合之低溫銲料,目前常見的有錫鉍(Sn-Bi)、錫銦(Sn-In)與錫銦鉍(Sn-In-Bi)等。其中,Sn-Bi銲料具有良好機械強度與基板潤濕性,其熔點僅139°C,被視為3D構裝中最具潛力之材料。然而,Sn-Bi銲料本身於熱時效處理中,由於長時間老化,皆可觀察到基板處之Cu6Sn5上方因鉍(Bi)粗化而形成連續富鉍層,並於Cu3Sn與Cu基板交界處產生孔洞。由於鉍元素本身物性脆且硬,富鉍層與孔洞生成皆導致Sn-Bi銲料之機械性質下降,衍生出可靠度問題。為此,需將Sn-Bi銲料進一步改質。對於無鉛銲料來說,最常見之改質方法即是添加第三相材料於系統中。藉由反應性物質生成新相,或是非反應性物質形成散播硬化,皆能減緩銲料內之差排滑移現象,以此大幅提升銲料機械性質與可靠度。本計畫已先行使用本公司之奈米纖維素添加至SAC銲料中並達成極佳研究成果,後續希望將其纖維素添加至Sn-Bi低溫銲料中,同時應用於商用構裝晶片,透過可靠度測試,期望能製作出極具商業價值之銲料。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1/04/2431/03/25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會員國於 2015 年同意 17 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SDG),以終結貧困、保護地球並確保全體的興盛繁榮。此專案有助於以下永續發展目標:

  • SDG 3 - 良好的健康和福祉
  • SDG 7 - 經濟實惠的清潔能源
  • SDG 9 - 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 SDG 12 - 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Keywords

  • 無鉛銲料
  • 木質纖維素
  • 可靠度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