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整合型研究計畫目的在於結合高解析數值預報產品與雨滴粒徑以及雙偏極化雷達之防災巨量資料,以產製較精確的雷達定量降水估計雨預報之產品,並利用雷達回波外延以及進一步應用先進雷達資料同化技術、高密度地面資料同化、與高解析數值模式所產置之模式巨量資料,改進與提昇台灣豪大雨之即時與極短期之定量降水預報能力,以提供防災減災之應用。進一步本研究群後續將結合地面雨滴譜儀觀測、地面雨量站、雷達估計降水強度分布,以及雙偏極化雷達之三維雨滴粒徑反演等巨量資料,以進行不同型態降水對坡地土壤侵蝕作用與水文防災評估應用研究。本計劃為三年期之整合計畫, 總計畫的工作除了負責協調及整合各子計畫之聯結,定量降水估計與預報產品之產製與比對外,也將配合氣象界正在規劃之臺美大型觀測實驗TAHOPE/PRECIP2021針對梅雨與颱風的強降水事件,合作進行梅雨、颱風以及午後雷陣雨的各種觀測實驗。規畫適當案例搭配雨滴譜儀及移動式雙偏極化雷達進行觀測以及收集資料,選擇合適案例當作研究群的共同研究案例,從各個面向發展各種即時與極短期之定量降水估計與預報技術。另外,將結合高解析模式及資料同化來建構強風,特別是低層噴流與豪大雨之預報技術。本研究群第一期,已發表「北臺灣不同季節與不同降雨型態的微物理特性」(Lee et al., 2019)。該篇論文利用自己實驗室架設的雨滴譜觀測站網十年的長期雨滴粒徑(RSD)觀測資料,搭配氣象局的全島雷達網合成回波資料,分析探討不同季節之雨滴粒徑分布特性、Gamma參數之差異,分析推導較正確之雷達降雨估計關係式。將臺灣北部降水區分為對流降水與層狀降水,也可發現對流降水之均質粒徑較大,層狀降水則雨滴濃度較高,由雷達回波之垂直結構可以來解釋層狀降水與對流降水之微物理差異。本研究群在第二階段的全程三年整合計劃,將持續彙整過去雨滴譜儀與雙偏極化雷達觀測分析與定量降水估計之技術發展。持續針對歷年觀測實驗,如2008年西南氣流觀測實驗以及2021年的TAHOPE觀測實驗之雷達、雨滴譜儀、地面探空等資料。持續建立研究群資料與研究平台以進行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