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腦訊號與臉部表情影像於華人與俄羅斯人之非語言溝通方式研究(3/3)

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同步神經模式可以在兩個大腦通過物理刺激(如光、聲音或壓力)相連接時出現。大腦間的同步可以由各種因素引起,例如在任務參與、社交互動、情感傳染、神經鏡像、共享關注和感知方面的合作。本研究旨在通過讓具有不同語言背景的參與者參加非語言面部交流遊戲來測量其之間的大腦同步。本研究設計了一個非語言面部交流遊戲,使用兩個八通道腦電圖(EEG)系統同時測量位於不同地點且具有不同語言背景的兩位參與者。在兩個不同國家招募了六組參與者(共12位參與者,每組兩位參與者),參與一個簡單的遊戲和一個困難的溝通遊戲。參與者的EEG信號使用雙層經驗模態分解(EMD)進行分析,將測得的EEG信號分解為頻率調制的本徵模態函數(IMFFMs)和振幅調制的本徵模態函數(IMFAMs)。計算並比較了IMFFMs和IMFAMs在簡單條件和困難條件下的相位鎖定值(PLVs)。隨著執行次數的增加,在困難條件下,前額皮質中IMFFMs的PLVs在alpha波和beta波中均顯著高於簡單條件(p<0.01)。進一步研究IMFAMs,alpha波EEG的AM調制在玩困難遊戲時顯示出顯著的相位同步,大約在0.76 ± 0.13Hz(p<0.01),而beta波EEG的AM調制在困難遊戲條件下顯示出顯著的相位同步,大約在1.14 ± 0.15 Hz。本研究展示了參與者在參與更具挑戰性的非語言合作遊戲時大腦信號之間的跨尺度耦合。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1/01/2331/12/23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會員國於 2015 年同意 17 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SDG),以終結貧困、保護地球並確保全體的興盛繁榮。此專案有助於以下永續發展目標:

  • SDG 3 - 良好的健康和福祉

Keywords

  • 腦電圖(EEG),經驗模態分解,大腦間同步,非語言交流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