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單以學科能力做為師資生甄選的依據,可能無助於預測師資生未來成為教師後的表現(Wright, 2015)。因此,從學科能力之外的指標來檢視學生是否適合進入教育學程,是各國師資培育領域未來努力的方向。因此,我們先前已發展師資生潛能測驗組合,包含教師情境判斷測驗、教師工作價值觀測驗及教師人格測驗,提供學科之外之指標。然而,在甄選的情境之下,非認知類測驗可能會受到反應偏誤(response bias)或社會期許(social desirability)等影響,讓測驗分數可能無法反應個人真實的情意面(McFarland & Ryan, 2006),也就是產生偽好反應(fakinggood)。近期研究亦發現,偽好反應將會造成人格測驗的測量不變性受到威脅,進而可能使分數的排序受到扭曲並影響甄選結果(Krammer, Sommer, & Arendasy,2017)。因此,本計畫預計在兩年的研究期間,透過實驗研究法及實際甄選情境之作答資料,檢視學生是否在師資生潛能測驗組合中能夠得到偽好反應的結果。在實驗法方面,本計畫將檢視接受四種不同施測前指導語的組別,是否能得到偽好反應。在實際甄選情境方面,本計畫以問卷,調查學生進入教育學程的動機強度,並檢視進入教育學程的動機是否將與學生在師資生潛能測驗組合的作答結果達到相關。最後,綜上兩項研究,本計畫亦會探討如何避免學生在師資生潛能測驗組合的作答上產生偽裝的結果。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1/08/21 → 31/07/22 |
Keywords
- 人格測驗
- 師資培育
- 師資生潛能測驗組合
- 情境判斷測驗
- 偽好反應
- 實驗法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