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計畫主旨探究,早年(1959-1968)外省籍軍人的落戶位置與空間關係,主要蒐集全台戶籍行政資料(例如「遷入/遷出」),藉以比對國軍列管眷村的數量與分佈情形,期能豐富自力眷村的概念與理論。研究計畫預計進行兩年,第一年以東、北台灣九縣市為研究範圍,第二年擴及中、南台灣(含離島)等其餘縣市。研究目的希望超越,目前將列管眷村視為外省軍眷主要居住型態的說法,釐清戰後軍民落地成戶的歷史過程、空間/地理分佈與政策因素,填補本土化之中尚待補白的研究空間與知識空隙。我們主要關心,早年(1959-1968)外省籍軍人如何分佈、集中或是「浮現」?是平均出現在各個鄉鎮市區,還是有其值得探討的集中現象,又與列管眷村或是軍人身分管理辦法有何關連?就方法與資料而言,我們採取的是非介入性研究,主要蒐集官方檔案的戶籍資料,用以對照列管眷村的數量與分佈,主要分為以下兩種方向。其一,整理各縣市於1959-1968年間,各地戶籍資料中歷年「遷入/其他」數量與「遷出/其他」數量的平均差距,藉以換算各地因為退除役、或是結婚而遷出營區,落地成戶的外省籍人口數量與分布情形,其二,隨著各地軍事營區於1969年陸續成立共同事業戶,試圖統計當時仍在軍中服役的來台軍人數量與地區差異,對照列管眷村的數量與空間/地理分佈。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1/08/19 → 31/07/20 |
Keywords
- 外省籍軍人
- 戶籍資料
- 軍人身份管理辦法
- 列管眷村
- 自力眷村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