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地震引致地下水文變化現象之機制近年在國際上有許多研究與討論,而台灣具有高密度的地下水井與強地動觀測站,不僅提供平面二維度的空間資訊,更有垂向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文觀測資料,為國際上難得的地震水文研究場址。2016高雄美濃地震震央與主要受災地點相距30公里,較大地震強度同樣發生在距離震央一段距離的台南地區,因此美濃地震是一個適合用來驗證地震引致地下水位異常變化機制的案例。本研究上一年度研究針對高雄美濃地震進行詳盡的地震水文分析,目前已取得具有高度學術價值的整合觀測與機制分析結果,正在進行期刊論文投稿中。研究結果發現,美濃地震之結果推翻過去主流研究採用距離概念與力學概念進行分析之論點,而研究結果也支持了部份前人提出的機制。然而,僅有一個地震事件的研究與分析,仍舊無法完全支持本研究提出的論點。因此,本年度計畫延續上一個年度研究,挑選地震規模及震央與美濃地震相近的2010高雄甲仙地震為案,將進行類似的資料統整分析,以驗證本研究上一年度提出之機制論點;另外並加入潮汐分析與體積應變敏感度分析方法,以評估不同地震事件前後之水文地質特性變遷,驗證現階段國際上以滲透性強化機制,解釋大部分地震水文異常變化之正確性。本研究並將探討與地下水文相關的土壤液化機制,評估土壤液化潛勢評估改善之可行性。本計畫期望透過地震引起水文變化之觀測資料,來瞭解含水層系統的變遷特性,提供未來地下水資源與地震相關研究之基礎。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1/08/21 → 31/07/22 |
Keywords
- 地震
- 地下水位
- 土壤液化
- 機制
- 時空分布
- 水文地質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