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研究新面向:美學、聲音、主體政治-侯孝賢電影的互文美學(2/2)

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今年甫獲得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的侯孝賢導演,不論對於台灣電影的貢獻或是在電影美學上的成就實至名歸。雖然關於侯孝賢電影的研究不論專書或論文已經汗牛充棟 ,但是對於他電影美學的一個重要面向卻少有討論,就是他的電影中「互文」。 侯孝賢導演的電影中往往會以不同形式引用其他文本,包括影片、文字、照片、音樂、戲劇等。過去近30年,侯孝賢的電影風格不斷轉變,然而,「互文」可以說 是侯孝賢自執導的第一部影片《就是溜溜的她》以來, 少數不變的美學元素,與 重要的敘事手法,值得有系統地去分析。初步審視「互文」在侯孝賢電影裡的運用 ,可以將侯孝賢的電影裡的互文美學形式概分為下列幾種類型:與其他電影作品的 互文、與音樂或歌曲的互文、與文字書寫或文學作品的互文、與圖像或照片的互文 、與其他戲劇形式的互文以及與同一故事的另一版本的互文。本計畫擬以兩年時間 詳列出侯孝賢電影中的互文作為侯孝賢電影美學的重要手法或風格,探討互文在他 的電影中所具有的功能,包括對影片所呈現社會批判的強化、歷史再現的延伸、電影(後設)本質的探討,不同文化的連結以及影片隱含意義的揭露等。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1/08/2231/01/24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會員國於 2015 年同意 17 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SDG),以終結貧困、保護地球並確保全體的興盛繁榮。此專案有助於以下永續發展目標:

  • SDG 4 - 品質教育
  • SDG 9 - 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Keywords

  • 侯孝賢
  • 電影美學
  • 互文性
  • 台灣電影
  • 後設電影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