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糧食:戰後臺灣的雜糧生產、貿易與飼料工業

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1970年代,台灣稻作出口不利,國民飲食習慣轉向肉類,政府開始提倡稻米轉作,對雜糧提出保證收購價格,稻米與雜糧一度展開競爭關係,對臺灣土地利用有所影響。臺灣的動物糧食最終以大量進口大豆、玉米、小麥等作物作為飼料原料的大宗,但同時也被國際糧價所牽動,因此大型飼料商所組成的台灣區雜糧發展基金會之運作相當重要。因為畜牧業的企業化經營,台灣的飼料工業開始興起,為了禽畜能快速成長,並且肥壯,動物的糧食增加了化學藥劑,動物的糧食最終與人類糧食之間成為息息相關的食物鏈。國際穀物進口台灣,臺灣肉類加工品外銷國際,影響了全球的飲食。本計畫主要探討一、台灣畜牧業發展的企業化與與飼料供需,二、稻米轉作與雜糧研發推廣與之關係,三、台灣飼料工業的發展與臺灣區雜糧發展基金會之關係。四、動物糧食與人類糧食之間的食安關係。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1/08/2231/07/23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會員國於 2015 年同意 17 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SDG),以終結貧困、保護地球並確保全體的興盛繁榮。此專案有助於以下永續發展目標:

  • SDG 1 - 消除貧困
  • SDG 2 - 消除飢餓
  • SDG 3 - 良好的健康和福祉
  • SDG 9 - 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 SDG 12 - 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 SDG 17 - 為永續目標構建夥伴關係

Keywords

  • 畜牧業
  • 飼料
  • 雜糧
  • 飼料工業
  • 穀物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