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本計劃旨在揭示晚清東亞現代化文化空間的流轉與流傳狀態,將文化菁英跨區域行蹤與文字流播帶來東亞現代性的知識整合模式,謂之「海上文化迴廊」。其三角形迴廊的頂點是上海、香港、東京,報紙是亞際文化呈現之媒介:《申報》、《萬國公報》、《循環日報》、《郵便報知新聞》、《朝野新聞》等將西方面相作為維新資源,諸報紙相互轉載,彼此溝通,形成持續而流動的文化路徑。 此模式含三要素:通人、漢文化、西方新學。「通人」主體趨「變」,多為報紙筆政,知識結構不斷更新為「通」之質。「漢文化」與「西方新學」兩端與三角平面構成亞際文化多面體。通人如王韜、蔡爾康、張芝軒、黃勝、栗本鋤雲、成島柳北、岡千仞,稔熟漢文化傳統經典、詩、文、史,通曉英法語言,饒富世界視野。通人修養在文史,又擅抒情述奇,其詞章唱和、新(逸)聞輯錄、筆記及遊記成為跨海的合掌文章。王韜《普法戰紀》開編撰西方當代史紀的先河,李提摩太與蔡爾康譯《泰西新史攬要》,岡千仞編譯《米利堅志》、《法蘭西志》等書,此類歐西新史志影響覆蓋整個亞際文化。文化菁英於編譯過程不分彼此,相互借鑒、揄揚,待梁啟超經由日本提倡譯印政治小說乃替代「新史志」為「新小說」。亞際文化知識精英哲思更轉向現當代世界變動:「變」為急務,君子自強不息。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1/08/15 → 31/01/17 |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